山路雨斜风细
出自宋代:曾觌的《好事近(严陵柳守席上)》
一梦别长安,山路雨斜风细。
行到子陵滩畔,谢主人深意。
多情低唱下梁尘,拚十分沈醉。
去也为伊消瘦,悄不禁思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觌创作的《好事近(严陵柳守席上)》。以下是诗的中文译文:
一场梦别离了长安,山路上雨斜风轻细。行至子陵滩畔,谢宴主深情意。多情之人低唱于梁尘,豁出一片心沉醉其中。离开也是为了那位姑娘而消瘦,不由自主地怀念涌上心头。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以及对旧地的怀念之情。诗人以一场梦的方式与长安别离,描绘了旅途中的山路,细雨和微风,为诗情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愁。当诗人抵达子陵滩畔时,宴席的主人向他表示深切的情意和款待。在这样的氛围下,多情之人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情感,低声吟唱,沉浸在梁尘之间,不顾一切地陶醉其中。然而,这种陶醉并非轻浮,而是因为离开了所爱之人而变得消瘦,内心深处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思念和留恋。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场梦境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人在离开亲人、友人或爱人后的感觉。诗人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物与人情交融,使得诗情更加丰富深沉。在宴席的场景中,主人的深情款待突显了情感的真挚,与主题相呼应。多情之人在宴席上的低唱和陶醉,展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不仅是对离别的消瘦悲伤,也是对爱情的热切眷恋。整首诗以平淡而含蓄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唤起读者对离别、思念和爱情的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情感真挚、描写细腻的特点,展现了离别与怀念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了人情世态的复杂性。
曾觌简介
宋代·曾觌的简介
曾觌(音di迪)(1109-1180) 字纯甫,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绍兴中,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旧人,授权知阁门事。淳熙初,除开府仪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观使。趋奉宫廷,词多应制之作。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代表作为《阮郎归》、《水调歌头》《西江月》《定风波》(长相思》、《采桑子》、《眼儿媚》、《忆秦娥》等,其中以《阮郎归》一词为最著名。
...〔 ► 曾觌的诗(1篇)〕猜你喜欢
-
耳听是非萦意绪
出自 宋代 曹冠: 《凤栖梧(会于秋香阁,适令丞有违言,赋此词劝之)》
- 凌波拾翠通
-
耳目俱醒骨肉融
出自 宋代 曾丰: 《雨霁宿荐福寺遣问寺僧》
-
与君异姓似诸昆
出自 孙应时: 《简叔自临安之官鄂渚专书问讯多寄近作以诗谢》
-
东风不息成何事
出自 宋代 王之道: 《和秦寿之春晚偶成八绝》
-
留刻中兴第二碑
出自 宋代 李若虚: 《过浯溪观中兴磨崖因成一绝》
- 粉香何事亦随邪
- 在俗参寥子
- 萌兆审兴亡
-
此乐无以加
出自 唐代 白居易: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新楼北园偶集从孙公度…皆先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