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边上作三首》是唐代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边塞地区的荒凉景象,以及胡人骑马疾驰、箭射落云中的壮丽场景。诗意深刻,饱含忧国忧民之情怀。
诗词中文译文如下:山无绿色,水无清澈;风凶猛,沙土发腥臭。胡人骑马疾如飞鸟,箭射得像落云中的声音。战云突然在沙漠中升起,洞察到胡人在过辽水。可怜护塞的战士儿,未战先疑身是鬼。听说青冢的洞穴中,有一只白色的野狐。它时常出现在沙漠上,朝东方呼号。呼号又呼号,画师不能画出它的样子。
诗中以朴实而凄凉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边塞地区的荒凉和恶劣环境。作者通过描写山无绿、水无清,风沙凶猛的景象,表现了这片边塞土地的荒蛮之感。胡人骑马疾如飞鸟,箭射落云中的场景,则展示了胡人的勇猛与战斗力。而战云突然升起,洞察到敌军的情节,则增添了紧张和战争的氛围。最后,作者提到了青冢洞穴中的白野狐,使整首诗词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这首诗词通过艺术的手法,娓娓道来边塞之地的苍凉景色,勾勒出塞外边防战士的艰辛和忧愁。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军人的钦佩和同情之情,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众苦难的关注。整首诗词者融入了战争、自然和宿命的主题,体现了唐代士人情怀的深沉与坚韧。
贯休简介
唐代·贯休的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 ► 贯休的诗(1篇)〕猜你喜欢
- 是故法之所用易见
- 百禄是遒
-
尊酒相逢
出自 宋代 魏了翁: 《醉蓬莱(新亭落成约刘左史光祖和见惠生日韵)》
- 及其盖棺时
-
每望凌云山
出自 晁公溯: 《汤子才凌云山用予十四日韵见示且云卫尉顷登》
- 君子忧时长皱眉
-
得非山川行
出自 宋代 赵蕃: 《五月十有八夜与审知同宿塔山次审知韵》
-
浊醪能使客忘家
出自 宋代 苏辙: 《试院唱酬十一首其八次前韵三首之三》
- 敢惮勤舆阜
-
本来非俗物
出自 宋代 陈与义: 《蒙示黄磵佳诗三读钦羡辄继韵仰报嘉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