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送刘司法之越
萧萧鸣夜角,驱马背城濠。
雨后寒流急,秋来朔吹高。
三山期望海,八月欲观涛。
几日西陵路,应逢谢法曹。
诗词翻译:
夜晚寂静中,寒风呼啸,警戒号角声不绝于耳,驱马离开城池的护濠而行。
雨过之后,寒冷的寒流迅猛,秋天来临,北方的寒风愈加猛烈。
三座山峰向往大海的东望,八月即将去追寻汹涌的浪潮。
多少天的西陵之路,应当会碰巧遇见谢法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所作,题目为《送刘司法之越》。诗中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作者为刘司法送行。在夜晚的寒风中,鸣叫的警戒号角伴随着马匹驶离城池,背离护濠而去。雨后的寒流猛烈而迅猛,预示着秋天的来临,北方的寒风也逐渐变得更加严冷。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离别时的深情厚意和对别离的不舍之情。
诗中提到的“三山”和“海”以及“八月欲观涛”,暗示着离别者的目的地是海边,他们向往着大海的浩渺。这里的“三山”可能指江淮之间的三个山峰,也有可能指代西南的三峰。“八月欲观涛”则表明离别者在离别前将要见证浩然的大海。
最后一句“几日西陵路,应逢谢法曹”,表达了离别者在离别路途中可能会遇到谢法曹的期望。这里的“西陵”可能指代长江上游的地方,也有可能是指长江流域中地势较高的地方。谢法曹则是刘司法要去拜访或与之有约的朋友或同事。
整首诗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离别者内心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描写夜晚的寒风、鸣叫的警戒号角、雨后的寒流、秋天的寒风,以及向往大海的景象,表达了离别时的别离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意境空灵,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地思考和感慨。
皎然简介
唐代·皎然的简介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 皎然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