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刘兼的名句 > 诬金须认不疑情

诬金须认不疑情

出自唐代刘兼的《诫是非

“诬金须认不疑情”出自唐代刘兼的《诫是非》,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ū jīn xū rèn bù yí qí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
三人告母虽投杼,百犬闻风只吠声。
辨玉且宽和氏罪,诬金须认不疑情
因思畴昔游谈者,六国交驰亦受烹。

鉴赏

译文:《劝告是非》:聪明的口才总是让人不愿听,是非之事多是出自自身的喜爱和憎恶。即使有三个人都告诉母亲谎言,百只狗只会因为风声而吠叫。辨认玉器要宽容,而判定和氏璧的罪过则不可轻信。因为思考过往言谈的人,即使是六国的交往,也可能被处以刑罚。

诗意:这首诗词通过反讽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虚伪和是非之事的复杂性。作者劝告人们不要轻信他人的言语,因为巧舌如簧的人经常说谎,而且是非之事多是出于个人的情感和偏见。他还以“三人告母虽投杼,百犬闻风只吠声”来形容社会中盲从的现象,暗示人们应该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此外,作者还提到了辨认玉器的宽容和对和氏璧的审判不轻信,这可以理解为提倡公平正义。最后,作者通过警示那些过去言谈犯过错误的人,告诫他们即使是地位显赫也难逃惩罚的命运。

赏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一系列有力的对比和象征,揭示了人性的虚伪和社会上蔓延的是非之风。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巧舌如簧与总莫听、三人告母与百犬闻风的对比,增强了诗词的表达力。此外,诗词中的典故和象征也丰富了意境,如“辨玉且宽和氏罪”中的辨玉象征着辨别真假、分辨是非的能力,“六国交驰亦受烹”中的六国交往象征着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整首诗词通过具体的情节和意象,展现了人类社会中的虚伪和是非之风,同时也传达了关于独立思考和公正正义的警示。

刘兼简介

唐代·刘兼的简介

刘兼,[约公元九六0年前后在世](即约周末宋初间前后在世)字不详,长安人,官荣州刺史。兼著有诗一卷,(《全唐诗》)传于世。

...〔 ► 刘兼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