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译文:
和王侍中谒张恶子庙
青骨祀吴谁让德,
紫华居越亦知名。
未闻一剑传唐主,
长拥千山护蜀城。
斩马威棱应扫荡,
截蛟锋刃俟升平。
酂侯为国亲箫鼓,
堂上神筹更布兵。
诗意:
这首诗是萧遘和王侍中一起参观张恶子庙后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张恶子的敬仰和赞美,以及对蜀地的保护和抵御外敌的决心。
赏析:
《和王侍中谒张恶子庙》是一首具有历史背景和政治意义的诗。诗中首先提到了“青骨祀吴谁让德,紫华居越亦知名”,表达了对张恶子在治理吴越地区所取得的成就的赞美。接着提到了他在唐朝担任官职时,为了保护蜀地,长时间守卫着千山和蜀城,表达了对他忠诚的敬仰和对他保护蜀地的决心。最后提到了酂侯为国家奏乐,以及堂上神筹布兵的场面,强调了他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角色。整首诗情感深沉,既表达了对张恶子的尊敬和崇拜,也抒发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保家卫国的决心。
萧遘简介
唐代·萧遘的简介
萧遘(gòu)(?-887年),字得圣,祖籍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唐朝宰相,中书侍郎萧置之子。萧遘出身于兰陵萧氏齐梁房,进士及第,历任校书郎、太原从事、右拾遗、起居舍人、播州司马、礼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黄巢之乱时,萧遘随唐僖宗入蜀,被拜为宰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黄巢起义平定后进拜司空,封楚国公。光启二年(886年),邠宁节度使朱玫率军入京,田令孜挟持唐僖宗逃往宝鸡,萧遘未及跟随。朱玫主张另立新君,萧遘反对,拒绝草拟文告,被罢为太子太保,退居河中府。光启三年(887年),朱玫之乱平定,宰相孔纬诬陷萧遘从逆,萧遘因此被赐死。
...〔 ► 萧遘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