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露》是一首唐代袁郊的诗作,描绘了露水的奇妙和生命的坎坷。
诗中通过描绘露水的形象,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赞美和生命的感慨。首句“湛湛腾空下碧霄”,以“湛湛”形容露水的清澈透明,以“腾空下碧霄”形容露水般的高洁之美,表达了对露水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地卑湿处更偏饶,菅茅丰草皆沾润”,描绘了露水滋润低洼湿地的景象,菅茅丰草都因为露水的滋润而茁壮生长,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最后两句“不道良田有旱苗”,通过对比,揭示了生命中的坎坷和不如意。露水的丰盈与良田的旱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和感叹。
整首诗以写景入手,通过描写自然界的一幅画面,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命运的感慨和思考。无声的露水成了作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载体,将生命的坎坷和挫折融入了自然界之中,表现出一种深邃的意境。
诗中的主题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更深层次的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思索。通过对自然界中的一幅画面的描写和对比,唤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命运的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感悟的诗作。
袁郊简介
唐代·袁郊的简介

字之仪,朗山人,滋之子也。咸通时,为祠部郎中。昭宗朝,为翰林学士。诗四首,皆为咏物诗,但其写法与同样以写咏物诗著称的罗隐有所不同,后者多直接从所咏物本身出发,结合一些有关的俗谚常理,反用其义,以达到引人深思的效果;而之仪的诗多结合神话历史故事,挖掘新意,给人以悠远奇幻的感觉。唐陈郡汝南(今属河南)人,一作蔡州朗山(今河南确山)人,字之乾,一作之仪。咸通中,官祠部郎中,又曾为虢州刺史。昭宗时为翰林学士。与温庭筠友善。作有传奇小说《甘泽谣》一卷,其中《红线》一篇最为著名。
...〔 ► 袁郊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当时七夕笑牵牛
- 能歌西塞山
- 起视厩中有骏马
-
昼水休闻十二筒
出自 唐代 皮日休: 《所居首夏,水木尤清,适然有作》
- 苍茫冤气凝
-
霜旆拂晴霓
出自 唐代 戎昱: 《观卫尚书九日对中使射破的》
-
春风为我汤牢愁
出自 宋代 程公许: 《虞使君示春日喜雨六绝和韵》
- 人生何处不亡羊
-
妙契藏九籥
出自 宋代 苏轼: 《生日蒙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且贶嘉篇次韵为》
-
膳部别分香积饭
出自 蒲庵禅师: 《主上于奉天门赐坐焚香供茶午就赐斋问以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