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诗词中文译文:《题金山寺石堂》
白波四面照楼台,日夜潮声绕寺回。
千叶红莲高会处,几曾龙女献珠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金山寺的美景以及传说中的龙女献珠故事。
诗的开篇写到了白波四面照楼台,日夜潮声绕寺回。这描绘了金山寺坐落在海滨的美景,海浪拍打着楼台,海潮的声音在寺庙中回荡。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出金山寺的宁静与壮丽的景色。
接下来的两句诗写到了千叶红莲高会处,几曾龙女献珠来。这是在提及了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龙女曾经在金山寺献珠。千叶红莲高高地开放着,象征着纯洁和高尚,寺庙内存有这个传说,给人以一种神秘感和崇敬之心。
整首诗词通过景物和传说的描绘,展示了金山寺的壮丽景色和寺庙的神秘历史。同时,诗人也通过此诗表达了对金山寺和传说的敬意和赞美。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有一种宏大的气势,富有诗情画意,展现了唐代文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美的追求。
李群玉简介
唐代·李群玉的简介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 ► 李群玉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