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张祜的名句 > 细芦僧管夜沈沈

细芦僧管夜沈沈

出自唐代张祜的《听简上人吹芦管三首

“细芦僧管夜沈沈”出自唐代张祜的《听简上人吹芦管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ì lú sēng guǎn yè shěn shě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蜀国僧吹芦一枝,陇西游客泪先垂。
至今留得新声在,却为中原人不知。
细芦僧管夜沈沈,越鸟巴猿寄恨吟。
吹到耳边声尽处,一条丝断碧云心。
月落江城树绕鸦,一声芦管是天涯。
分明西国人来说,赤佛堂西是汉家。

鉴赏

听简上人吹芦管三首

蜀国僧吹芦一枝,
陇西游客泪先垂。
至今留得新声在,
却为中原人不知。

细芦僧管夜沉沉,
越鸟巴猿寄恨吟。
吹到耳边声尽处,
一条丝断碧云心。

月落江城树绕鸦,
一声芦管是天涯。
分明西国人来说,
赤佛堂西是汉家。

中文译文:
听到简上人吹奏单枝芦管的曲调,
使陇西的游客感动得泪水先流。
至今还保留着这新颖的声音,
可中原的人们却不知道。

细长的芦苇管在夜晚沉寂,
越国的鸟儿、巴山的猿猴都借此吟唱心中的恨意。
当曲音吹到耳边尽处时,
一条丝线断裂,碧云心魂飘散。

月亮落下,江城的树木上围绕着乌鸦,
一声芦管吹响,仿佛天涯之音。
实际上,来自西国的人会说,
赤佛堂的西方就是汉家的地方。

诗意和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蜀地僧人吹奏芦管的诗词。蜀国是指现在的四川地区,而陇西是指现在的甘肃地区。诗中描述了中原和西部之间的文化、音乐的差异。

第一首诗词描写了中原人对蜀地芦管音乐的陌生和不了解。即使现在仍然能够听到这种曲调,但中原人对这种音乐并不知晓。

第二首诗词描写了芦苇管在夜晚中的沉寂和寂寞,代表了越国和巴山地区的恨意和思乡之情。

第三首诗词描述了月亮落下,江城的景象。芦管的声音仿佛来自遥远的天涯,而来自西国的人则将赤佛堂视为汉家的地方。

这首诗词通过音乐和地域的对比,表达了文化差异和思乡之情。芦管音乐在蜀地被保留和传承,但在中原被忽视和遗忘,这也隐含着对地域和文化多样性的思考和呼吁。

张祜简介

唐代·张祜的简介

张祜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 ► 张祜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