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久居京师感怀诗》是唐代费冠卿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期在京城居住感慨之诗,茕独生活并不觉得苦,但为了追求名誉而付出的辛酸。在这个陌生的国度中没有亲人,求见官员却充满了困难。九月的风吹到脸上,羞愧的汗水凝成了冰片。等待名誉的公正判决,但名誉与公正之间距离遥远。尽力获得一个名字,他却高兴得轻视我。家书断绝了十年,回去了又有谁会称赞。马嘶渭桥的柳树,特意唤起了秋天的声音。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费冠卿在长期居住京城的感受和心情。他感觉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孤独而不得志,追求名誉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他没有亲人在身边,面对官员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他羞愧自己的辛苦努力并没有获得公正的评判,同时感到名誉与公正之间的距离很遥远。尽管他在追求名誉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成就,但他却发现那些人对他的轻视与不重要。他的家书断绝了十年,回到故乡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最后,他在渭桥听到了马嘶和柳树的声音,这唤起了他对秋天的思绪和感受。
赏析:
费冠卿的《久居京师感怀诗》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绪。他在京城长期居住,追求名誉,但却感到孤独和辛酸。这首诗词以自我吐露的方式,直接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和困惑。他的辛苦努力并没有得到公正的评判,遭受了一些人的轻视和冷落,这让他感到沮丧。同时,他也感叹自己的家书失去了联系,回到故乡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和认可。最后,他在渭桥听到了马嘶和柳树的声音,这种景象唤起了他对秋天的思绪,也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情绪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忧愁。费冠卿在追求名誉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公正和艰辛,他感叹人际关系的冷漠和自己的孤独。诗中的渭桥、马嘶和秋声等意象,增添了一种凄凉和寂寞的氛围。整首诗以自传体的方式,真实地展示了作者在京城的生活和内心的痛苦,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不满。
费冠卿简介
唐代·费冠卿的简介
费冠卿(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著名的隐士,字子军,别号征君,青阳县人。唐元和二年(807)及第进士,居长安待授官职。悉母病危,不及告假,即星夜驰归。至家,母已安葬,悲恸欲绝,遂于母墓旁结庐守孝三年。嗣后,隐居九华山刘冲,长庆二年(822),唐穆宗征召费冠卿入京任右拾遗, 婉辞不就,终生绝迹仕途,逝后葬于鸡母山拾宝岩。
...〔 ► 费冠卿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