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卢仝的名句 > 家僮若失钓鱼竿

家僮若失钓鱼竿

出自唐代卢仝的《出山作

“家僮若失钓鱼竿”出自唐代卢仝的《出山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 tóng ruò shī diào yú gā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出山忘掩山门路,钓竿插在枯桑树。
当时只有鸟窥窬,更亦无人得知处。
家僮若失钓鱼竿,定是猿猴把将去。

鉴赏

《出山作》是唐代诗人卢仝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诗人出山作钓的情景,以此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享受自然之乐的心境。

诗中的“出山忘掩山门路”指诗人离开山中时忘记关上山门,说明他对山中生活的留连不舍。诗人将钓竿插在枯桑树上,显示他的专心致志钓鱼,将精神完全投入到与自然的对话中。

“当时只有鸟窥窬,更亦无人得知处”,诗人在山中作钓,只有鸟儿偷窥这个隐秘之地,没有其他人知道。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孤寂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文人身份的独特性,与常人有所不同。

接下来,诗人提到,如果他的家僮在他忘记的情况下弄丢了钓鱼竿,那一定是猿猴拿走了。这一句可以理解为诗人放下了一切世俗的束缚和欲望,与自然达成了和谐,与动物平等相待。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离尘不染、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和仰慕之情。通过对钓鱼的描绘,诗人显示了自己对自然世界的了解和喜爱,以及对寂静和孤独的追求。这种追求使得诗人能够以独特的视角欣赏自然美景,并与之亲密交流。同时,诗人通过与鸟儿、猿猴的对话,展现了自己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独特态度。

总之,《出山作》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向往的诗篇,通过诗人对自然景色和野趣的描绘,展现了他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卢仝简介

唐代·卢仝的简介

卢仝

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 ► 卢仝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