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赠友人》是唐代吕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山的两棵高耸的松树,拔地而起千寻高。夜晚流下的膏露,早晨被青云阴遮蔽。负着积雪走出深涧,摇曳在风中凭倚高峰。明堂已经久远不再修建,云彩消散得何等阴沉。匠人的巧思依然精雕细琢,时代的风尚却越发放纵淫荡。优秀的材料只有被善用,天地万物又岂会没有心意。
诗意:
《赠友人》这首诗词描绘了南山上两棵高大的松树,它们屹立于千寻之高,象征着崇高和坚定。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和祝愿,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忧虑。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造事物的对比,表达了对时代风尚的不满和对人们精神追求的呼唤。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唐代诗人常见的山水意象和比喻手法,通过描绘南山的双乔松树,展现出高耸挺拔的形象,表达了崇高和坚定的气质。作者以夜晚的膏露和早晨的青云为景,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明堂的久远不构和云干的阴沉,暗示了社会的衰败和风气的颓废。
诗中还以雕巧和淫荡作为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时代风尚的不满。匠人的巧思依然精雕细琢,体现了艺术追求和精神寄托,而时代的风尚却越发放纵淫荡,暗示了社会的道德沦丧。
最后两句“生材会有用,天地岂无心”,表达了作者的信念:优秀的材料只有被善用,万物皆有其价值和意义,天地自有它的规律和意图。这种乐观的态度和人生哲理,给人以希望和勉励。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山水描写和比喻手法,以及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以及对人们精神追求的呼唤。它既展示了唐代诗人的艺术才华,又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关怀和人生哲理。
吕温简介
唐代·吕温的简介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 ► 吕温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