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路何能还
出自唐代:韩愈的《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湘,字北渚,老成之子)》
云昏水奔流,天水漭相围。
三江灭无口,其谁识涯圻。
暮宿投民村,高处水半扉。
犬鸡俱上屋,不复走与飞。
篙舟入其家,暝闻屋中唏。
问知岁常然,哀此为生微。
海风吹寒晴,波扬众星辉。
仰视北斗高,不知路所归。
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间。
林间无所有,奔流但潺潺。
嗟我亦拙谋,致身落南蛮。
茫然失所诣,无路何能还。
鉴赏
《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寂和无所归属的感受。
云昏水奔流,天水漭相围。
三江灭无口,其谁识涯圻。
暮宿投民村,高处水半扉。
犬鸡俱上屋,不复走与飞。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述了天空布满乌云,江水汹涌,让人感到昏暗和浩渺。三江交汇的地方没有一个可以停泊的地方,没有人能够来认识和了解我。夜晚他在一个农村投宿,这里的住宅建在高处,屋子只有一半是开放的,让诗人感到有些拘束和困惑。犬和鸡都进入了屋子,不再奔走和飞翔。
篙舟入其家,暝闻屋中唏。
问知岁常然,哀此为生微。
海风吹寒晴,波扬众星辉。
仰视北斗高,不知路所归。
篙舟驶入这个村子,夜晚听到屋子中传来凄凉的声音。诗人询问屋主年岁和生活情况,感到对这种微末的生存状态感到惋惜和哀叹。海风吹过湖面,波浪粼粼,星星闪烁。诗人仰望北斗星高挂天空,却不知自己的归途在何方。
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间。
林间无所有,奔流但潺潺。
嗟我亦拙谋,致身落南蛮。
茫然失所诣,无路何能还。
船只迷失了原来的航道,通过弯曲的高山森林间行驶。这片森林什么都没有,只有奔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音。诗人感叹自己的愚蠢,导致自己失落在了南方边境地区。茫然无所归属,不知道回去的路怎么寻找。
整首诗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助之情。通过描绘天地的壮阔景象,以及船只在湖泊中的迷失,诗人抒发了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忧虑。这首诗让人体会到人在陌生环境中的无所适从和彷徨,同时也反映了韩愈自身的所思所感。
韩愈简介
唐代·韩愈的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 韩愈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威已振河洛
出自 李谌: 《六州歌头(吊武穆鄂王忠烈庙)》
-
又等闲过了踏青时
出自 宋代 王炎: 《木兰花慢(暮春时在分宁)》
-
欲怆峨嵋别
出自 唐代 崔涂: 《入蜀赴举秋夜与先生话别》
- 岷峨念归可轻工发
- 君去我方专此兴
- 有窭人室
-
万物比之论至底
出自 宋代 邵雍: 《依韵和镇戎倅龚章屯田》
- 犹以泪射忧天摧
- 不消更觅君房
-
晓角寒声散柳堤
出自 明代 董其昌: 《画家霜景与烟景淆乱余未有以易也丁酉冬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