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窦常的名句 > 卓绝明时第

卓绝明时第

出自唐代窦常的《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

“卓绝明时第”出自唐代窦常的《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uō jué míng shí dì,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卓绝明时第,孤贞贵后贫。
郤诜为胄子,季札是乡人。
笔下调金石,花开领搢绅。
那堪归葬日,哭渡柳杨津。

鉴赏

诗词的中文译文:

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挽歌词

卓绝明时第,孤贞贵后贫。
郤诜为胄子,季札是乡人。
笔下调金石,花开领搢绅。
那堪归葬日,哭渡柳杨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窦常所作,是挽歌词,致敬故秘监丹阳郡公延陵包公的诗词。

诗中第一句“卓绝明时第”,表达了包公在明朝时代的卓越表现,他在政治、军事或文化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和贡献。

第二句“孤贞贵后贫”,描绘了包公在有所贵显之后却过着贫贱孤独的生活,这也体现了包公的高尚品德和清廉节俭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郤诜为胄子,季札是乡人”,指的是包公的学生郤诜成为重要官员,而包公的朋友季札则依然生活在乡间,这一对比表达了包公对朋友和学生的关心和帮助。

诗的最后两句“笔下调金石,花开领搢绅。那堪归葬日,哭渡柳杨津。”描述了包公作为文人所写的诗文能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为之动容;他的才华就像绽放的花朵一样引领时尚。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包公逝去的哀悼和无法承受的离别之痛,柳杨津是柳泽和杨津两處地名,指代了包公的葬地。

整首诗词通过叙述包公的成就和贫贱的遭遇,展现了作者对包公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通过描述包公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卓越表现和对朋友学生的关心,诗词也传达了关于友情、师生情感和清廉节俭的主题。

窦常简介

唐代·窦常的简介

窦常(746~825),字中行,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郡望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大历十四年,登进士第。贞元十四年,为淮南节度使杜佑节度参谋,后历泉州府从事,由协律郎迁监察御史里行。元和中,佐薛苹、李众湖南幕,为团练判官、副使。入朝为侍御史、水部员外郎。八年出为朗州刺史,转夔、江、抚三州刺史,后除国子祭酒致仕。诗入《窦氏联珠集》,《全唐诗》存诗26首。与其兄弟牟、群、庠和巩并称“五窦”。

...〔 ► 窦常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