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思自强
出自唐代:高适的《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时此公学王书嗟别)》
谁谓嵩颍客,遂经邹鲁乡。
前临少昊墟,始觉东蒙长。
独行岂吾心,怀古激中肠。
圣人久已矣,游夏遥相望。
裴回野泽间,左右多悲伤。
日出见阙里,川平知汶阳。
弱冠负高节,十年思自强。
终然不得意,去去任行藏。
鉴赏
《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是唐代高适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在途中遇到了徐十八录事,这位录事是来自鲁郡的,所以这首诗词的题目以及内容都与徐十八录事相关。
诗中诗人自问:“谁说嵩颍之地的客人遂经过邹鲁乡?”邹鲁乡是指鲁国的所在地,嵩颍则是指洛阳,说明诗人自己就是那个“嵩颍客”,他经过鲁郡的时候,对于这个古代文化繁荣的地方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受。
诗的第二节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思考和怀念。他在继续旅行时,看到了少昊墟的遗址,开始感受到东蒙地区的悠久历史。他的独行之旅唤起了他对于古代圣人及其学问的思考,激起了他内心的痛哭。
第三节诗人继续踏上了独行之旅,他在野泽之间领略着自然的壮丽景色。身边的环境和景物使他更加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痛苦,这种感受在他的内心里引发了更多的悲伤和忧郁。
最后一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人生感慨。他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看到川地平坦,意识到自己在年轻时的追求和奋斗,但最终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境地。诗人认为自己已经年近四十,虽然内心埋藏的意志坚定,但已经有十年没有实现自我增长和强化了。最后,诗人给予了自己一个劝告,在得不到意义的追求后,他选择了离开,任由命运去安排自己的路途。
这首诗词传递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思考和回忆,也折射出他对于自身的挣扎和迷惘。通过描写诗人在旅途中的见闻和体验,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崇敬和对于自身成长的思考。
高适简介
唐代·高适的简介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 高适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匡庐瀑布畔
-
劲风刮面如戈鋋
出自 宋代 杨时: 《吴子正招饮时权酒局不赴作诗戏之》
-
七年逢四潦
出自 元代 方回: 《十六日水退雨不已次受益韵二首》
- 颇懲吾族骓千里
-
怨红一叶
出自 宋代 陈允平: 《诉衷情·绿云凤髻不忺盘》
- 大旱赤城金将流
-
虚惭珥笔亲文物
出自 明代 于慎行: 《冬至南郊扈从纪述和陈玉垒太史韵六首》
- 终须待晴去
-
有谁能识沧洲趣
出自 元代 韩奕: 《水龙吟 海*许氏舟名》
- 请看十庐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