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中文译文:《祭方丘乐章·顺和》
阴神们协助祭祀,充满了方正的品德。牲畜和金币都准备齐备,箫和管乐已经准备好。这个仪式非常庄重,其美德非常明显。神明听到了祭祀者虔诚的心意,肯定了他们的诚敬。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祭祀方丘的场景。方丘是古代祭祀神明的地方,祭祀的整个过程充满了庄重和虔诚。作者通过描写祭祀的细节,表达了人们对神明的敬畏之情以及祭祀的意义和价值。
赏析:《祭方丘乐章·顺和》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祭祀方丘的场景,同时突出了祭祀的庄重和诚意。通过描写细节,如牲畜和金币的准备,箫和管乐的演奏,展现了祭祀的隆重和精致。诗中还提到神明的回应,表达了祭祀者的虔诚和敬畏之情。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递了一种庄重而庄严的氛围,呼应了当时社会对于祭祀仪式的重视和敬畏。同时,该诗也强调了诚信和品德的重要性,传达了一种尊重传统、崇尚美德的价值观念。
褚亮简介
唐代·褚亮的简介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唐初十八学士之一。曾祖湮,梁御史中丞;祖蒙,太子中舍人;父玠,陈秘书监,并着名前史。业中,授太常博士。大业十三年(617年),金城校尉薛举称王,任褚亮为黄门侍郎。大业十四年,秦王李世民灭薛举之子薛仁杲,以褚亮为铠曹参军。贞观元年(627年),与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馆学士,被封为封阳翟县男,褚亮支持唐太宗拓疆政策,命子褚遂良从军,出兵突厥。累迁至通直散骑常侍,十六年,进爵为阳翟县侯。后致仕归家。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卒,年八十八。谥号曰康,赠太常卿,陪葬昭陵。
...〔 ► 褚亮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