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蕲州早起》是宋代杨时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蕲州早起
城头雷动角声哀,
似共行人怨落梅。
欲报晨炊粱未熟,
唤回残梦眼惊开。
霜清暗觉貂裘冷,
月淡空令邑石猜。
倚杖起看风正惨,
紫薇缭绕俯三台。
译文:
清晨,蕲州城头雷声隆隆,角声悲鸣,
宛如与行人一同为梅花凋零而悲叹。
想要回报晨炊的香气,但粮食尚未煮熟,
被叫醒的我惊恐地睁开了沉睡的眼睛。
寒霜明净,暗觉貂裘冷冽,
月色淡淡,空令乡邑的石头猜疑。
我依靠着拐杖起身,眺望着风景的凄凉,
紫薇花缠绕着宫殿,俯瞰着三台之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清晨蕲州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的情感,展现了一种寂寥悲凉的氛围。
首两句以雷声和角声为引子,将自然界的动荡与人们内心的哀愁相结合,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伤感的情绪。雷声与行人的怨梅声相呼应,意味着人们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和惋惜。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作者醒来的情景,他希望享受美好的早餐,却发现粮食还未煮熟。这种意外的情况唤醒了他沉睡中的梦境,让他感到惊恐和困惑。
接着的两句通过描写寒霜和淡月,表达了一种冷冽的氛围。寒霜让貂裘感觉冷冽,淡月使得乡邑的石头也产生了怀疑的情绪。这些描写使整个场景更加凄凉,与前两句的哀愁相呼应。
最后两句以作者倚杖起身,眺望风景的姿态作为结束。紫薇花缠绕着宫殿,俯瞰着三台之地,表现了一种凄美的景象。紫薇花象征着寂寞和离别,而作者俯瞰的三台之地则暗示着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描绘相结合,通过凄凉的氛围和对逝去事物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哀愁,同时也展现了宋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离散和无奈的情绪。
杨时简介
宋代·杨时的简介
(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 ► 杨时的诗(1篇)〕猜你喜欢
- 不觉潸然泪眼低
-
纤纤素手如霜雪
出自 宋代 苏轼: 《劝金船(和元素韵自撰腔命名)》
-
檀溪跃过瘦的颅
出自 宋代 梅尧臣: 《同蔡君谟江邻几观宋中道书画》
- 水黑螭蜃作
-
天风引骥髦
出自 唐代 刘禹锡: 《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
-
庶协南风熏
出自 唐代 李适: 《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一章,章十六句》
- 汉业兴亡惟我在
- 忽当浓处全收芒
-
何言西子美
出自 宋代 辛弃疾: 《和赵晋臣敷文积翠岩去纇石》
-
奋笔含香勇
出自 明代 汤显祖: 《送艾太仆六十韵(太仆以乙科为郎,论江陵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