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苏颂的名句 > 物色虽同土俗殊

物色虽同土俗殊

出自宋代苏颂的《同事合使见问奚国山水何如江乡以诗答之

“物色虽同土俗殊”出自宋代苏颂的《同事合使见问奚国山水何如江乡以诗答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ù sè suī tóng tǔ sú sh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奚疆山水比东吴,物色虽同土俗殊
万壑千岩南地有,扁舟短棹此间无。
因嗟好景当边塞,却动归心忆具区。
终待使还酬雅志,左符重乞守江湖。

鉴赏

《同事合使见问奚国山水何如江乡以诗答之》是苏颂所写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同事合使前来问我,奚国的山水如何?与江乡之景相比,有何不同之处?尽管土地相同,但风俗各异。南方有着万壑千岩的地势,但这里却没有适合扁舟和短棹的水域。我不禁感叹这美景应当出现在边塞之地,而我内心却无法忘怀故土。最终,等待着使者回来,以此回应他们的雅志。我再次请求左符的支持,守护江湖。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颂对江南和奚疆山水的对比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同事为名,以问答的形式回答了对方关于奚国山水和江南景色的问题。他描述了奚国的山水壮丽,但却无法与江南的水乡风光相媲美。尽管如此,诗人仍然留恋故土,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归并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他请求左符的支持,表达了自己守护家园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奚国山水和江南景色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客观的角度描绘了奚国的山水景色,用"万壑千岩"形容其壮丽的地势。然而,他也直言其地水域并不适合扁舟和短棹,与江南的水乡风光有所不同。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不同地域的自然特色,也折射出诗人对江南景色的喜爱与思念。

诗人在描述奚国山水的同时,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他感叹美景应当出现在边塞之地,暗示自己身处异乡,心中始终念念不忘故土。最后,诗人期待着使者的回归,并希望能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故土的思念。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描写精细,通过对比和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家园的深情厚意。

苏颂简介

宋代·苏颂的简介

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 ► 苏颂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