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者踟蹰不忍回
出自宋代:苏颂的《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临胜阁》
近郭溪流一衣带,中流凫屿小蓬莱。
西园胜事凭高尽,到者踟蹰不忍回。
鉴赏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临胜阁》是宋代苏颂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近郭溪流一衣带,中流凫屿小蓬莱。
西园胜事凭高尽,到者踟蹰不忍回。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颍州西湖临胜阁的景色。诗人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郭溪流经临胜阁的景象。在这条溪流的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岛屿,如同仙境般美丽。西园的景致在高处展现,使得到访者为之心醉神迷。然而,一旦到达这里,游客们却常常情不自禁地停留,不忍离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颍州西湖临胜阁的景色,展现了苏颂娴熟的描写技巧。诗中的"近郭溪流一衣带"形象地描述了溪流贴近临胜阁的景象,给人一种亲切感。"中流凫屿小蓬莱"则将那个岛屿比喻为蓬莱仙境,给人一种神秘、美丽的感觉。"西园胜事凭高尽"揭示了西园的景色令人陶醉,而"到者踟蹰不忍回"则表达了游客们在这里停留不愿离去的情感。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同时也蕴含了对人情景致的描绘。苏颂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将临胜阁的景色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和感受。这首诗词通过抒发对美景的赞美和对游客心情的描绘,传递出一种恬静、宁谧的意境,引发读者对自然美和人情之美的共鸣。
苏颂简介
宋代·苏颂的简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 ► 苏颂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