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闲千驷气增威
出自宋代:苏颂的《和李子仪瀛州借马寄安抚待制》
塞草黄明畜牧肥,外闲千驷气增威。
权奇毛骨森相映,騕褭精神动若飞。
暂借行人持玉节,屡陪方伯展朱旂。
料君早晚趋严召,安稳乘归从六騑。
鉴赏
《和李子仪瀛州借马寄安抚待制》是宋代苏颂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借马寄托作者对李子仪的赞美和祝福之情,通过描绘马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对李子仪的敬佩和对其未来的期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塞草黄明畜牧肥,
外闲千驷气增威。
权奇毛骨森相映,
騕褭精神动若飞。
暂借行人持玉节,
屡陪方伯展朱旂。
料君早晚趋严召,
安稳乘归从六騑。
诗词的诗意主要通过描绘马的形象和行为来表达对李子仪的赞美和祝福之情。首先,诗中提到的"塞草黄明畜牧肥",形象描绘了广袤的草原上,牧草丰美,马儿们健壮茁壮。接着,"外闲千驷气增威",形容了李子仪麾下的马匹数量众多,气势威武。接下来,诗中提到"权奇毛骨森相映",形容马匹的形态优美,毛发独特,骨骼结实。"騕褭精神动若飞"一句,则表现了马匹精神焕发,行动敏捷,仿佛飞翔般自由自在。
接下来,诗词转向表达对李子仪的祝福和期望。"暂借行人持玉节",意味着作者暂时借用行人之手,向李子仪送去祝贺之礼。"屡陪方伯展朱旂",表达了作者多次陪同李子仪,在盛大的仪式上展示红色的旗帜,象征着吉祥和荣耀。最后两句"料君早晚趋严召,安稳乘归从六騑"寄托了作者对李子仪的期望,希望他能早日获得重要的召唤,安全地返回,并且在六匹骏马的陪同下归来。
整首诗以马喻人,通过对马的描绘来表达对李子仪的敬佩和祝福。马在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忠诚、勇敢、奔放的象征意义,因此通过马的形象,诗人将这些美好的品质寄托于李子仪身上,表达了他对李子仪的崇敬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行云流水,意境清新,用词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传颂李子仪功绩和美德的佳作。
苏颂简介
宋代·苏颂的简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 ► 苏颂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