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颂古九十八首》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表达一种对古代智慧和传统文化的赞美和敬仰,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哲学思考。
诗词中提到的“通宗透说,魂飞识灭”表达了对宗教思想和哲学境界的探索。它暗示着通过超越肉体和物质的束缚,人们可以认知到灵魂的存在和不朽性。这种思想贯穿于整首诗词中,揭示了对人类存在的深度思考。
诗词中提到的“呈见无体,如水中月”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一种超越凡尘世界的境界。正如水中的月亮虽然看似实体却无法触摸,诗人将它与思维的力量相比,认为真正的智慧和境界是超越物质世界的。
诗词中的“金毛师子,说无说说”可以理解为对智者和智慧的赞美。金毛师子是佛教中的形象,象征着智慧和慈悲。诗人认为,智慧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它超越了语言的界限。
最后两句“若人不会,弄巧成拙”,用反问的方式说明,如果一个人无法理解这些深奥的哲学思考,只是追求巧妙的表达,反而会陷入矫揉造作的境地。这是诗人对于真正的智慧和境界的一种警示。
《颂古九十八首》通过表达对宗教、哲学和智慧的赞美,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思考。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整首诗词给人以启迪,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传递了一种对智慧和传统文化的敬仰。
释印肃简介
宋代·释印肃的简介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 释印肃的诗(1篇)〕猜你喜欢
- 玉笈三山记
-
清风至阴德之天
出自 楼钥: 《醉翁操(和东坡韵咏风琴)》
- 一凉相与
- 云招望寺处
- 十载奉戎轩
-
弥天别路长
出自 唐代 李峤: 《送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一作宋之问诗)》
-
安之岂二宜
出自 项安世: 《次韵答潘监税勉其小忍》
-
岁晚长青青
出自 宋代 魏了翁: 《临川过永叔植慈竹义木於庭乃榜其堂曰慈义索》
-
雪岭亘西陲
出自 宋代 赵蕃: 《教授以忆梅韵赋雪诗蕃同之五首》
- 曩者初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