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僧披剃鉴赏

《看僧披剃》是宋代诗人李昴英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你说无相之言,谁能教你蜕发成僧?虚名只是一纸文牒,而多事则更增方袍之累。你父亲认定你将继承他的事业,年岁推算将于腊月修行,高冠巾为何不可?只要能断尽尘劳,一切皆可。

诗意:
《看僧披剃》通过描绘一个人披剃出家的场景,探讨了出家修行的意义和价值。诗中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拒绝,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人认为,修行僧人要抛弃世俗的名誉和繁琐的事务,只有断尽尘劳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赏析:
《看僧披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修行僧人的思考和赞赏。诗人通过对僧人披剃出家的场景的描绘,将世俗与修行对比,彰显了修行的高尚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意义。诗中的“无相之言”指的是佛法中的涅槃无相,即超越一切相象的境界;“蜕发毛”则是指僧人剃发修行,摒弃尘世的束缚。诗中提到的“虚名”和“多事”,揭示了世俗名利和琐碎事务对修行者的干扰和负担。诗人提出,只要能够摆脱这些束缚,修行者便能够达到真正的解脱和自由。诗中的“父认师传的”和“年推戒腊高”暗示了修行者家庭和传统的期望,但诗人用“高冠巾何不可”来表达自己对修行者的理解和支持,强调了修行的意义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是在于内心的追求。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修行者勇于抛弃世俗的赞美和鼓励,展现了对追求真理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李昴英简介

宋代·李昴英的简介

李昴英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会试,成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淳祐二年(1242),任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

...〔 ► 李昴英的诗(172篇)

猜你喜欢

奉和鲁望闲居杂题五首·晚秋吟(以题十五字离合)

唐代皮日休

东皋烟雨归耕日,免去玄冠手刈禾。
火满酒炉诗在口,今人无计奈侬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