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鉴赏
《九月九日》是一首唐代李治创作的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九月初秋的景色和氛围,以及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九月初九日,作者端坐在玉扆边,启动乐律,开始吹奏金商演奏乐曲。凤凰阁映照着秋天的美丽色彩,龙阙引领着夜晚的凉风。山野的气息变得清净,树林中的风和露水持续不断。花坛中的兰花只剩下一半的影子,而桂花香气却扩散得更为强烈。荷花盖满了翠绿色,菊花已散发出了黄色的香气。马车奔驰着,像闪电一般的速度,飞羽纷乱,星光闪烁。柳树穿过石块,琴弦空虚,侧身欢迎着月亮。猿猴的啼叫从山峦中传来,雁群惊慌地分行。斜阳低垂,夕阳的景色渐渐深沉,回旗拥挤着回到了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初秋的自然景观,以及作者对秋天的敬爱之情。通过诗人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传统九月初九节日的氛围,以及秋天带来的变化和美丽。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句子,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
中文译文:
九月初九日,我坐在玉扆边,
吹奏着金商乐律的音乐。
凤凰阁反射着秋天的美丽颜色,
龙阙引领着夜晚的凉风。
山野的气息变得清净,
树林中的风和露水持续不断。
花坛中的兰花只剩下一半的影子,
而桂花的香气却散发得更强烈。
荷花盖满了翠绿色,
菊花已经散发出了黄色的香气。
马车疾驰,像闪电一般迅速,
骑士服饰和羽毛乱飞,星光闪烁。
柳树穿过石块,
琴弦空空,旁边拉长着月亮。
猿猴的啼叫从山峦中传来,
候鸟群惊慌地散开。
夕阳斜照,景色渐渐加深,
回旗拥挤着回到了通庄回家。
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动人的描述,呈现了九月初九日的美妙景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秋天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秋天带来的变化和美丽。同时,诗人也透露出自己对秋天的情感,展示了对九月初九日这一传统节日的热爱和珍视。
李治简介
唐代·李治的简介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 ► 李治的诗(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