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闻雷鉴赏

《冬至日闻雷》是宋代杨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冬至日当听到雷声,土圭已经南落,百年生命有限期。新的阳光隐藏在地底深处,阴霾笼罩着一片凄凉。云气昏暗,寒风凛冽。狂暴的雷声和突如其来的雨点,像喧闹的鼓声一样追逐着。百虫受惊,春的征兆被打乱,生命的循环也已衰退。傍晚时雷声渐息,雪花在余晖中飘散。我孤独地站在寒冷的山驿,手持酒杯,心中充满了疑虑。

诗词以冬至这个特殊的时刻为背景,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也是寒冷的季节的开始。诗人通过雷声来表达对这个时刻的感知,雷声震撼而响亮,给人一种力量和警示。土圭南落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有限性,百年的生命有着期限。新阳潜地脉,寓意着生命的力量在地底潜藏,虽然黑暗笼罩,但阳光依然存在,寓示着希望。

诗词中的群阴、云气昏暗和严飚弄寒威,描绘了冬季的寒冷和阴霾,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狂雷与骤雨的描绘使得诗词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不可预测性,雷声如喧鼙一般奔逐不息,给人以震撼。百虫误惊蛰,表达了雷声对春天的征兆产生的干扰,生命的循环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然而,诗词的最后几句中,雷声渐息,雪花在余晖中飘散,给人以一丝安宁和美好的感觉。凌寒山驿孤,持杯空自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疑虑,也暗示了人生的迷茫和思考。整首诗词通过对冬至日的景象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有限性和生命的思考,同时也抒发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困惑。

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感情表达,展现了冬至日特有的景象和人们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现象和内心感受的交织,使诗词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情感共鸣。

杨时简介

宋代·杨时的简介

(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 ► 杨时的诗(245篇)

猜你喜欢

减字木兰花

宋代黄庭坚

巫山古县。
老杜淹留情始见。
拨闷题诗。

林下

于石

结屋万松顶,悄无人往还。
饮猿摇涧月,飞鹭点秋山。
竹静风相挠,水流云自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