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树牌晚憩》翻译及注释
倦童呼不诺,久客坐长叹。
野色归烟暝,秋声入雨寒。
阅人江树老,经火路牌残。
近郭鱼羹饭,招呼作晚餐。
注释:shān shù pái wǎn qì杉树牌晚憩
《杉树牌晚憩》是宋代诗人艾性夫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倦童呼不诺,
久客坐长叹。
野色归烟暝,
秋声入雨寒。
阅人江树老,
经火路牌残。
近郭鱼羹饭,
招呼作晚餐。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倦怠的孩童在杉树牌旁边休息的场景。孩童疲倦地呼喊却没有回应,久住的客人坐着长叹。野外的景色渐渐被烟雾笼罩,秋天的声音透入寒冷的雨中。看着江边的人变老了,经过火烧的路牌残破不堪。邻近城郭的地方有鱼羹饭,招呼声传来,作为晚餐的邀请。
赏析:
《杉树牌晚憩》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平凡而寂寥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时光的交融。诗中的杉树牌成为诗意的象征,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倦怠的孩童和久住的客人都是时光的见证者,他们的存在与沉默凸显了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无奈。野外的景色逐渐消失在烟雾中,秋天的声音被寒冷的雨水淹没,传达出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人们和周围的环境都在变老,火烧的路牌残破不堪,象征着岁月的磨蚀和人事的更迭。诗末提到的鱼羹饭则是对生活的简单期待,它象征着对温暖和善意的渴望。整首诗以冷静而淡然的语气展示了生活的真实和平凡,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传达出时光流转中的哀愁和对美好的追求。这首诗词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凄美的画面,引发读者对生活、时间和人性的思考。
艾性夫简介
唐代·艾性夫的简介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江西东乡(今属江西抚州)人。元朝讲学家、诗人。与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齐名,人称“临川三艾先生”。 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合《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 ► 艾性夫的诗(33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