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出芙蓉堂》翻译及注释
北沼凉归早,西轩火正流。
萤光偏爱夜,蛩语最知秋。
好月因云暗,清风为树留。
烟来昏翠幕,雾下失沧洲。
河转疑天侧,星回恨岁遒。
惟馀双鹤唳,不减到林丘。
注释:yè chū fú róng táng夜出芙蓉堂
《夜出芙蓉堂》是宋代文人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夜晚,北方的池塘凉意渐浓,天空的西边的轩阁中火光正熊熊燃烧。萤火虫亲睐夜晚,它们最懂得秋天的来临。明亮的月光因为云层的遮挡变得黯淡,清风却停留在树上。烟雾笼罩下,昏暗的翠绿色幕帘之中,仿佛迷失在了无边的雾气中。河流弯曲转折,仿佛贴在天空的一侧,星星回转,唤起人们对光阴逝去的怨恨。只有远处传来两只鹤的鸣叫声,不减去悠远的山林之中。
诗词描绘了夜晚芙蓉堂的景色和氛围。北方的池塘在夜晚变得凉意十足,西边的轩阁中的火光闪耀,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夜晚的萤火虫和蛩蛩的鸣叫是秋天的象征,它们带来了一种宁静和凉爽的氛围。然而,月光被云层遮挡,变得黯淡,只有清风在树上停留。整个景象被烟雾和雾气所笼罩,显得朦胧而迷人。河流弯曲的轨迹给人一种错觉,仿佛天空也弯曲了。星星的回转唤起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遗憾。在这个景色中,只有两只鹤的鸣叫声回荡在空中,仿佛是在山林之中,增添了一份静谧和寂寥。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夜晚景色的感受和思考。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北方池塘的凉意、西边轩阁的火光、萤火虫的闪烁和蛩蛩的鸣叫等元素,展示了夜晚的宁静和凉爽。同时,通过描绘月光被云层遮挡、清风在树上停留、烟雾和雾气笼罩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诗人以此唤起读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遗憾,表达了对岁月的思索和思念之情。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细节的描绘,传递了作者对夜晚的美丽和人生的感慨,展示了宋代文人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宋庠简介
唐代·宋庠的简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 ► 宋庠的诗(83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