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诗文 > 翻译及注释

《酬李达可》翻译及注释

宋代周弼

归心终自遂,何必恋虚声。
转觉青衫恶,谁怜白发生。
扫花山石瘦,洗药野泉清。
应有忘机者,时来伴我行。

注释:chóu lǐ dá kě酬李达可

《酬李达可》是宋代诗人周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归心终自遂,
何必恋虚声。
转觉青衫恶,
谁怜白发生。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归心得偿的人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虚名虚利的冷漠和对真实情感的追求。

诗意:
这位归心得偿的人意识到,追逐虚名虚利并不是必要的,因为他已经获得了内心的满足。他开始厌恶那些华丽的衣裳,而更加珍惜自然的朴素。他认为,谁会同情他已经变白的头发呢?这是一首表达追求内心真实和超越虚浮的诗词。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真实和内心满足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归心得偿者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越名利追求的境界。诗中的归心得偿者看透了虚名虚利的表象,开始厌恶社会的虚假面具,更加珍惜朴素的生活和自然的美好。他认识到,真正关心他的人是那些能看到他内心真实的人,而不是被外在的表象所蒙蔽的人们。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情感和思想,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它呈现了一种超越物质欲望的精神境界,强调了内心的安宁和真实的价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进一步强调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诗人还提出了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不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能够超越功名利禄的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实。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对内心追求和价值观的描绘,引发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反思。它鼓励人们摒弃虚名虚利的追逐,回归内心的真实和自然的本质。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珍视。整首诗词展示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真实生活的向往,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周弼简介

唐代·周弼的简介

周弼(一一九四--一二五五),字伯弜,(又作伯弼,正卿),汝阳(今河南汝南)人,祖籍汶阳(今山东汶上)。周文璞之子。与李龏同庚同里。诗书画皆工,尤擅画墨竹。宁宗嘉定间进士(《江湖后集》卷一小传)。曾任江夏令。十七年(1224)即解官(本集卷二《甲申解官归故居有以书相问者》)。以后仍漫游东南各地,是否复官不详。卒于理宗宝佑三年(1255)。

...〔 ► 周弼的诗(2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