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诗文 > 翻译及注释

《逸士坟》翻译及注释

宋代周文璞

魂归魄散两逍遥,小小丘亭慰寂寥。
守墓未须耘宿草,白蟾方护紫芝苗。

注释:yì shì fén逸士坟

《逸士坟》是宋代文学家周文璞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逸士(即隐士)的墓地,以及墓中魂魄的离散和逍遥的状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逸士坟
魂归魄散两逍遥,
小小丘亭慰寂寥。
守墓未须耘宿草,
白蟾方护紫芝苗。

【中文译文】
隐士的墓地
魂灵归还,魄散两逍遥,
小小的丘亭安慰寂寥。
守墓无需耕种草木,
皎洁的月光守护着紫芝的苗。

【诗意解读】
这首诗词以逸士(隐士)的墓地为背景,表达了逸士在世之后魂魄的自由和逍遥状态。诗人通过描绘墓地的景象,表达了对隐士生活和精神追求的赞美和慰问。

首先,诗中提到了魂归和魄散,意味着逸士的灵魂已经返回天地,魄散两逍遥,即魄散而逍遥自在。这表达了逸士在墓地中享受着自由和无拘束的状态。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墓地的景象,丘亭虽小,却能慰藉逸士离世后的寂寥。这里的丘亭象征着逸士的归宿和安息之所,也代表了隐士的居所。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墓地的特殊情况。守墓未须耘宿草,说明墓地中自然生长的草草木木并不需要人工耕种,暗示着逸士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白蟾方护紫芝苗,白蟾代表明亮的月光,而紫芝则是一种传说中的仙草,象征着逸士的精神永恒和不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墓地的描绘,表达了逸士的精神境界和生活状态,颂扬了逸士的追求自由、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态度。诗意深远,充满哲理和隐逸主义的情怀,展现了宋代隐逸文化的特点。

周文璞简介

唐代·周文璞的简介

周文璞

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李贺与李白。词存二首。

...〔 ► 周文璞的诗(26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