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诗文 > 翻译及注释

《李参政约至井监偶得三绝》翻译及注释

宋代魏了翁

忽闻车马下天来,拥术阗衢拨不开。
六十七年无此客,灶前老隶亦惊猜。

注释:lǐ cān zhèng yuē zhì jǐng jiān ǒu dé sān jué李参政约至井监偶得三绝

《李参政约至井监偶得三绝》是宋代文学家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忽然听到车马声从天而降,拥挤的车马在拥挤的街道上无法通行。六十七年里没有这样的客人,站在灶前的老隶也感到惊讶和好奇。

诗意:
这首诗词以一种夸张的形象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盛况。作者描述了车马行经繁忙的街道,造成了交通拥堵的情景。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了对长久以来无人光顾的井监突然出现客人的惊讶之情。

赏析:
《李参政约至井监偶得三绝》描绘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以街道上车马拥挤的情景来突出井监长久以来的冷清。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这一突发事件的惊喜和好奇。诗人通过描写细节和对比的手法,使这首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这首诗词的背后也蕴含着一种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诗中提到六十七年没有客人,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长久的寂寞。然而,这突如其来的盛况打破了这种久违的孤寂,给井监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整体而言,《李参政约至井监偶得三绝》通过描绘生动的画面和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作者对突发事件的惊喜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场景,引发人们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深思。

魏了翁简介

唐代·魏了翁的简介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 魏了翁的诗(127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