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景泰知县挽章》翻译及注释
甚矣吾衰久,犹能诔故人。
爱贤高赞画,造士忆同寅。
道丧悭人物,才难泣缙绅。
颇闻兰玉秀,天不误儒身。
注释:pān jǐng tài zhī xiàn wǎn zhāng潘景泰知县挽章
潘景泰知县挽章
甚矣吾衰久,
犹能诔故人。
爱贤高赞画,
造士忆同寅。
道丧悭人物,
才难泣缙绅。
颇闻兰玉秀,
天不误儒身。
【中文译文】
多么久远的时光啊,
我仍能为故人作挽词。
赞美着善良和杰出的人,
回忆起与朋友共事的岁月。
道德哀伤了珍贵的人才,
才华难以使缙绅动容。
传闻兰花和玉器美丽绝伦,
上天不会辜负儒者的身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所作,题目为《潘景泰知县挽章》。诗人以挽章之辞表达对已逝知县潘景泰的悼念和敬仰之情。诗中融入了对人才和友谊的思考,以及对儒者身份与美好品质的呼唤。
诗人首先表达了时光的长河,自己虽然年事已高,却仍保持着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他赞美故人潘景泰的品德高尚,画卷般的美好形象在诗中得到了表达。潘景泰是一位重视人才的官员,他对于善良和杰出的人才给予了高度赞美。诗人回忆起与潘景泰共事的时光,怀念着那段与同寅们共同奋斗的岁月。
然而,诗人也对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现实表达了深深的忧虑。他认为,道德失落使得人才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的才华很难打动那些身居高位的官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感叹人材的匮乏和珍贵人才的流失。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兰花和玉器之美的传闻,这里可以理解为对道德高尚和品质卓越的人的赞美。诗人认为,上天不会辜负儒者的身份,儒者即应该具备道德修养,追求美好品质。
整首诗以悼念的情感为主线,融入了对人才、友谊和儒者身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的忧虑,同时也对高尚品质和道德的追求给予了肯定。这首诗在表达感情的同时,凸显了对人类价值观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曹彦约简介
唐代·曹彦约的简介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 曹彦约的诗(38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