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费肃校书遗事》翻译及注释
欲识隐居者,录年费懿恭。
却辞金马直,归卧锡山峰。
两诏终不起,一瓢长自从。
儿孙尽登第,勿剪旧栽松。
注释:tí fèi sù jiào shū yí shì题费肃校书遗事
《题费肃校书遗事》是宋代叶适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欲识隐居者,录年费懿恭。
却辞金马直,归卧锡山峰。
两诏终不起,一瓢长自从。
儿孙尽登第,勿剪旧栽松。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费懿恭先生的隐居事迹。费懿恭是一位渴望了解隐居者的人,他记录下费懿恭年迈隐居的经历。费懿恭曾经辞去了金马直职务,回归到锡山峰上的隐居生活中。尽管受到两次皇帝的诏召,但他始终不愿离开隐居的生活,坚持以一瓢清酒为伴。最终,他的子孙们都获得了功名,但他希望后人不要砍剪他曾经栽种的古松树。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叙述费懿恭的隐居事迹,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崇尚。费懿恭是一位舍弃了官职的人,选择了山林间的自由生活。他拒绝了君王的召唤,坚守着自己内心的追求,安享着锡山峰上的宁静。他以一瓢清酒为伴,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满足。最后,费懿恭的子孙们都取得了功名,这或许是对隐居生活的肯定,表明隐居并非逃避现实,而是一种可以培养人格修养、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
诗词中的"勿剪旧栽松"一句,暗含着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呼唤。费懿恭在隐居生活中曾经种下了古松树,在他看来,这些树木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沉淀,代表着传统价值观和精神追求。他希望后人不要忘记这些根植于土地上的古老文化,而是要继续传承下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费懿恭的隐居事迹,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推崇,强调了个人内心追求与物质功名的对立。诗中表达的追求自由、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对于当代人来说,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净土,追求个人的精神追求。
叶适简介
唐代·叶适的简介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 ► 叶适的诗(39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