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诗文 > 翻译及注释

《赵尚书挽诗》翻译及注释

宋代叶适

材业将时偶,声名斗宠新。
文昌留不住,大尹政通神。
力说和戎好,从撩相国嗔。
春花插秋鬓,还得自由身。

注释:zhào shàng shū wǎn shī赵尚书挽诗

《赵尚书挽诗》是宋代诗人叶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途和命运的思考。诗中通过描述自己的才华和事业之道,以及追求声名和地位的努力,展现了他在时代变迁中的奋斗和追求。然而,诗人也意识到,尽管他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但这并不能使他永远留在文昌宫,也无法让他掌握政治上的权力。他明白到政治上的成就需要更多的因缘和机遇,甚至需要与权贵相互妥协和争斗。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由身份的向往,他希望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赏析:
《赵尚书挽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诗中通过对才华和声名的描述,展示了诗人的自信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才华和地位的重视。诗人用“材业将时偶,声名斗宠新”表达了自己在时代中崭露头角的喜悦和自豪感。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光有才华和声名并不足以在政治舞台上立足。他通过“文昌留不住,大尹政通神”表达了对政治和官场的理解和认识。文昌指文昌阁,象征文学才华之地,而大尹则指高官显贵,象征政治权力。诗人认识到,尽管他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在政治上获得成功。政治的通达需要机遇和力量的斗争。

诗中的“力说和戎好,从撩相国嗔”表达了诗人与权贵相互妥协和争斗的态度。力说指在权力斗争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和戎则指与权贵相互争斗。相国是指宰相之职,嗔则表示宰相对他的不满和愤怒。诗人意识到,要在政治舞台上获得成功,需要与权贵们相互博弈和妥协。

最后的两句“春花插秋鬓,还得自由身”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春花插秋鬓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年华渐逝,他希望能够解脱世俗的束缚,回归本心,追求自由与自在。

叶适简介

唐代·叶适的简介

叶适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 ► 叶适的诗(39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