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诗文 > 翻译及注释

《次韵元恕苦寒之什》翻译及注释

宋代强至

繁云凝不散,朔吹动无涯。
林秃霜摧叶,河胶冻裂沙。
饥禽啄石发,强鼠堕檐牙。
应有四方客,倍怀千里家。
老松坚自若,病竹折相叉。
喜拥重衾麝,愁闻绝塞笳。
谋温藉狐腋,辟冷泥榴花。
岂待穷冬雪,方为气象夸。

注释:cì yùn yuán shù kǔ hán zhī shén次韵元恕苦寒之什

《次韵元恕苦寒之什》是宋代诗人强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繁云凝不散,朔吹动无涯。
浓密的云层凝结不散,北风吹拂无边无际。
诗意:诗人描绘了冬天的景象,浓密的云层凝结成块,寒风吹过大地,无边无际。

林秃霜摧叶,河胶冻裂沙。
树林中光秃的树枝上布满霜,河水凝结成冰,沙土开裂。
诗意:诗人通过描写草木和河流的冻结现象,表达了严寒的冬天,万物失去生机和活力。

饥禽啄石发,强鼠堕檐牙。
饥饿的鸟儿啄食石头发出声音,顽强的老鼠从檐口坠落。
诗意:诗人以饥饿的鸟儿和老鼠为象征,形容极度寒冷的冬天中,生命的顽强和艰难。

应有四方客,倍怀千里家。
应该有各地的客人,倍感思念千里之外的家人。
诗意:诗人感叹冬天的严寒,但同时也期望能有远方的客人前来,倍感思念远离的家人。

老松坚自若,病竹折相叉。
古老的松树挺立如常,而柔弱的竹子在病痛中相互折断。
诗意:诗人通过对松树和竹子的对比,表达了松树的坚韧和竹子的脆弱,暗示了冬天的严峻环境。

喜拥重衾麝,愁闻绝塞笳。
喜欢拥有厚重的被褥和麝香,但忧愁地听到战乱边塞的笳箫声。
诗意:诗人在严寒的冬天中,希望能有温暖的被褥和香气,但又忧虑战乱边塞的状况。

谋温藉狐腋,辟冷泥榴花。
寻求温暖,借助狐狸的腋下,避寒如泥中开放的石榴花。
诗意:诗人通过对人们寻求温暖的想象,描述了冬天中的严寒和人们的求生之道。

岂待穷冬雪,方为气象夸。
何必等到严寒的冬雪才能赞美气象的壮丽。
诗意:诗人表达了对气象的赞美之情,认为不必等到严寒的冬雪才能欣赏到气象的美丽。

这首诗词通过对冬天景象的描绘,生动地表达了严寒寂静的冬天,以及在寒冷中人们的孤独、坚强和渴望温暖的心情。同时,诗中也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以及对远方亲人和来客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词情感深沉,意境清晰,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的描绘,展现了冬天的苦寒和人们在其中求生存的艰辛。

强至简介

唐代·强至的简介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 ► 强至的诗(8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