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通直入京》翻译及注释
敏学高文俊茂身,少年今见鲁公孙。
明心早得无生意,清耳常闻有味言。
绿鸭陂中春纵棹,芰荷池上雨移樽。
临分有赠非他物,声利精忘道始存。
注释:sòng céng tōng zhí rù jīng送曾通直入京
《送曾通直入京》是宋代韩维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送曾通直入京
敏学高文俊茂身,
少年今见鲁公孙。
明心早得无生意,
清耳常闻有味言。
绿鸭陂中春纵棹,
芰荷池上雨移樽。
临分有赠非他物,
声利精忘道始存。
译文:
送曾通直入京
聪慧的学问和崇高的才华,
年轻的时候见过鲁国的公孙。
心灵早已获得纯净无杂念,
耳朵经常聆听到有深意的言辞。
在绿鸭陂的湖水中,春天里畅行舟船,
在芰荷池上,雨水移动着酒杯。
临别时赠送的礼物并非物质,
追求名利的心灵已经忘却,始终坚守真道。
诗意:
这首诗词以送别曾通直入京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真理道义的追求。
诗中描述了曾通直的才情出众和聪慧的学识,年轻时曾与鲁国的公孙相见,暗示了曾通直的能力和成就。他的内心早已明澈,没有被俗世的利益所迷惑,耳朵常常聆听有深意的言辞,意味着他对真理和智慧的渴望。
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绿鸭陂中行船的场景和芰荷池上雨水移动酒杯的情景,表达了曾通直离别时赠送的礼物不是物质财富,而是深思熟虑的思想和智慧的珍贵。最后一句"声利精忘道始存"表明曾通直已经抛弃了追求名利的心态,始终坚守着真理和道义。
整首诗词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追求真理的崇高追求,体现了宋代士人对高尚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的追求。赞扬了曾通直在诗人心中的品德和才情,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希望,希望他能够在京城中有所成就,不忘初心,坚守道义。
韩维简介
唐代·韩维的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 ► 韩维的诗(82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