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溪濯足》翻译及注释
暑气沉晚树,晴光满遥川。
下马古道侧,濯足清溪边。
胜事乐水石,幽怀托云烟。
还来振衣起,回首徒悒然。
注释:èr lǐ xī zhuó zú二里溪濯足
《二里溪濯足》是一首宋代文同创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暑气沉晚树,
晴光满遥川。
下马古道侧,
濯足清溪边。
胜事乐水石,
幽怀托云烟。
还来振衣起,
回首徒悒然。
诗意:
这首诗以夏日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人在炎热的下午时分来到二里溪边濯足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清凉水流和宁静环境的喜爱,同时也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赏析:
首先,诗词的开篇以“暑气沉晚树,晴光满遥川”描绘了夏日的景色。这里的“暑气沉晚树”形象地表现了太阳西下时夏日的闷热感,而“晴光满遥川”则描绘了晴朗的天空和广阔的河川景象。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下马在古道旁边,濯足在清溪边的情景。这里的“下马古道侧,濯足清溪边”展现了诗人寻求清凉和宁静的愿望,通过与自然相互融合来舒缓身心。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胜景和水石的喜悦。“胜事乐水石”意味着诗人对美景的欣赏和享受。水和石作为自然界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常被视为宁静、坚韧和永恒的象征。
在下一句中,诗人以“幽怀托云烟”表达了内心的思念和忧虑。这里的“幽怀”指的是诗人内心中的孤独和思念,而“云烟”则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
最后两句“还来振衣起,回首徒悒然”表现了一种无奈和自省。诗人用“振衣起”表达了他重新振作的决心,但在回首往事时却只有空虚和忧郁。这种反差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总体而言,《二里溪濯足》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清凉和宁静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和未来的忧虑。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文同简介
唐代·文同的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 文同的诗(85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