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资道山路见菊杂言》翻译及注释
桃李不如菊,露下花开意自足。
菊亦谢桃李,妖葩艳萼能入俗。
把菊比君君更清,爱菊肯教陶令独。
君今渐作富贵家,平头奴子红腰束。
人谁敢号髯参军,见者面柔辞气曲。
唯有禅翁向晚秋,东篱细步想风流。
注释:hé zī dào shān lù jiàn jú zá yán和资道山路见菊杂言
《和资道山路见菊杂言》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桃李不如菊,
露下花开意自足。
菊亦谢桃李,
妖葩艳萼能入俗。
把菊比君君更清,
爱菊肯教陶令独。
君今渐作富贵家,
平头奴子红腰束。
人谁敢号髯参军,
见者面柔辞气曲。
唯有禅翁向晚秋,
东篱细步想风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菊花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赞美和对俗世的批判。
首先,作者通过对比桃李和菊花,表达了菊花的高洁和自足之美。他认为桃李不如菊花,因为菊花在露水的滋润下绽放,表达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美感。
其次,作者指出菊花也感谢桃李的存在,因为桃李虽然妖艳,但能够被世俗所接受。这里,作者暗示了菊花的高洁和独立,与桃李的妖艳和俗世相比。
接着,作者将菊花与君子相比,认为菊花比君子更清高。他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并愿意像陶渊明一样独自欣赏菊花。
然后,作者转向对世俗的批判。他描述了一个渐渐富贵起来的人,但他的形象却是一个束腰红衣的奴仆,缺乏自由和尊严。作者以此暗示,富贵并不一定带来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最后,作者通过描绘禅翁向晚秋时在东篱细步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由和风流的向往。禅翁在秋天的晚上,独自在东篱散步,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菊花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高洁、自由和风流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束缚的反思。
晁说之简介
唐代·晁说之的简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 晁说之的诗(91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