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翻译及注释
塞草黄云万里哀,胡天漠漠鸟飞回。
汉家几见封侯印,曾系沙场白骨来。
注释:sāi xià qū塞下曲
《塞下曲》是明代诗人陈荐夫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黄色的草原、遥远的云彩和孤独的旅鸟,以及历经沙场战斗而归的白骨。以下是《塞下曲》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塞草黄云万里哀,
这里的草原黄色的草丛,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蔓延,给人一种哀伤的感觉。
胡天漠漠鸟飞回。
边塞的天空茫茫一片,孤独的鸟儿飞回故乡。这句描绘了边塞地区的荒凉和无垠的辽阔。
汉家几见封侯印,
古代的汉家帝王多次封赏功臣,赐予他们封侯印。这句表达了在历史上,边塞战斗的英勇将士几乎都能获得封侯的荣誉。
曾系沙场白骨来。
曾经在沙场上战斗的勇士们,如今只剩下白骨,他们的战斗经历才使得封侯印得以存在。这句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表达了边塞地区的凄凉和荒芜,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和牺牲。草原的黄色、辽阔的天空和归来的鸟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助。最后一句诗则通过白骨的形象,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生命的脆弱。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凄美的语言,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提及,展现了边塞战争背后的人间悲剧。它呈现了一种深沉的哀思和对战争的思考,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陈荐夫简介
唐代·陈荐夫的简介
陈荐夫,名邦藻,又字幼孺,号冰鉴,以字行。闽县(今闽侯县青口镇大义村)人。生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六月十三,卒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才中了举人,时已三十余岁,后会试屡考不中。公车所经之处,他游历大江南北。荐夫善为六朝文,诗亦工丽,有中晚唐之风。和从兄价夫皆以诗名,荐夫与谢肇淛、邓原岳、安国贤、曹学佺、徐熥、徐火勃称“闽中七子”。晚年贫益甚。著有《水明楼集》。
...〔 ► 陈荐夫的诗(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