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隐宜春郡诗十首》翻译及注释
吏隐宜春郡,放怀诗酒间。
未能慙下俚,几欲郊中山。
杜甫籓篱窄,刘伶幕帟悭。
高吟与沈醉,荣辱讵相关。
注释:lì yǐn yí chūn jùn shī shí shǒu吏隐宜春郡诗十首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是祖无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官员隐居在宜春郡,自由自在地写诗、饮酒。虽未能使人羞愧,但几乎要去寻找郊外的山水之间。杜甫拘泥于园囿之中,刘伶却愁苦于帷帐之内。高吟诗歌与痛饮醉酒,岂能与荣辱有所牵连?
诗意:
《吏隐宜春郡诗十首》以官员隐居的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追求自由的心情。诗中,诗人自由自在地享受着写诗和饮酒的乐趣,不愿受到琐事和功名的困扰。他对杜甫和刘伶的形象进行对比,认为杜甫过于拘泥于园囿之中,而刘伶则为官场的操心所困扰。诗人以高吟诗歌和痛饮醉酒来表达自己超脱尘俗的态度,认为这样才能远离荣辱之累。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和对古代文人的典型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祖无择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诗中的宜春郡被视作诗人隐居的地方,象征着远离纷扰的官场,寻求内心自由的境地。诗人通过自由自在地写诗和饮酒来表达自己追求自由的心情,认为这是最能使人放松身心、摆脱琐事困扰的方式。同时,诗人以杜甫和刘伶为例,指出了两种不同的官场生活态度。杜甫被认为过于拘泥于园囿之中,不愿冒险追求更高的境界;而刘伶则因为官场的琐事而感到痛苦和焦虑。最后,诗人以高吟诗歌和痛饮醉酒来表达自己追求超脱尘俗的态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远离功名利禄的纷扰,真正体验到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官场生活和自由追求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渴望远离尘嚣、追求内心自由的情感。同时,诗中的对杜甫和刘伶的形象描绘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深度。
祖无择简介
唐代·祖无择的简介
( 1011—1084)蔡州上蔡人,初名焕斗,字择之。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
...〔 ► 祖无择的诗(2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