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絛》翻译及注释
八百青铜买,归来系黑豹。
松毛倒垂膝,棕绠曲围腰。
稳称轻小帽,宜悬小药瓢。
有时吟未就,频在手中摇。
注释:tāo絛
《絛》, 南宋蒋廷玉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一个佩戴着絛帽的文人的形象。
絛,指的是一种丝绸或毛织品制成的帽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该帽子的特点和穿戴方式,以及文人在吟诵诗篇时的态度。
译文:
我花了八百青铜买了个絛帽,归来后系在黑豹身上。
松毛倒垂至膝,红棕带曲线绕腰。
轻轻地戴上它,看起来很合适,好像是悬挂着一个小药瓢。
有时当我在吟诵诗篇时还未完成,我频繁地在手中摇晃这个絛帽。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佩戴着絛帽的形象。絛帽是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标志,也象征着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学问。诗中的细节描述表现了絛帽的特点:松毛长,倒垂至膝;用红棕带曲线绕腰,稳稳地戴在头上。作者通过这些描写,展示了絛帽的华美和合适程度。
诗中还提到了作者在吟诵诗篇时的态度和习惯。作者热衷于吟诵诗篇,但常常还未完成就频繁地在手中摇晃和调整絛帽。这展示了他对于吟咏诗文的态度和专注程度。
整首诗通过对絛帽的细腻描写和对作者的态度习惯的刻画,呈现了一个文人的形象。它展示了作者对于细节的关注和对于文化传统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吟咏诗篇的热情和专注。
蒋廷玉简介
唐代·蒋廷玉的简介
蒋廷玉,字太璞(《前贤小集拾遗》卷三),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清康熙《永嘉县志》卷七)。官扬州司户(《江湖后集》卷七《送蒋太璞赴扬州司户》)。今录诗六首。
...〔 ► 蒋廷玉的诗(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