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师宪望海楼成次韵》翻译及注释
名与山高千古重,恩如海阔一身轻。
门下少年初幕府,梦随诸吏上峥嵘。
注释:jiǎ shī xiàn wàng hǎi lóu chéng cì yùn贾师宪望海楼成次韵
《贾师宪望海楼成次韵》是宋代诗人陈宜中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名与山高千古重,
恩如海阔一身轻。
门下少年初幕府,
梦随诸吏上峥嵘。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贾师宪登上望海楼时的心情和感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贾师宪名望高大、功绩卓著的赞美,将其与高山媲美,认为他的名声将流传千古。然而,诗人也提到了贾师宪在权力地位上的轻松自如,将其与无边的海洋相比,表达了他对贾师宪的恩宠和宠爱。接下来,诗人提到了贾师宪门下的年轻人初入官府,他们怀揣着梦想,追随贾师宪和其他官吏攀登峥嵘高位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贾师宪的伟大和权势,同时也展示了年轻人对官场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将贾师宪与山高、海阔相比较,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他功绩的赞美和对他身份地位的羡慕。诗中的"名与山高千古重"一句,意味着贾师宪的声名将经久不衰,流传千古。而"恩如海阔一身轻"这句,则表达了贾师宪在官场上的轻松自在和权力的广阔。这种对权势和名望的赞美与对年轻人的期许相互交织,呈现了一种宏大而豪迈的氛围。
此外,诗人还以贾师宪和年轻人为对比,突出了两代人的不同处境和追求。贾师宪已经站在权力巅峰,而年轻人们则怀揣着梦想,渴望追随贾师宪的脚步,攀登官场的高峰。整首诗通过对权势、名望和梦想的描绘,展示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对官场追逐的追求与思考。
陈宜中简介
唐代·陈宜中的简介

陈宜中(约1234年—1283年),字与权,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末年宰相。初为太学生员,与同学黄镛、林则祖等6人联名上书攻击丁大全。遭其打压被取消太学生资格。谪为建昌军,时称“六君子”。景定三年(1263)廷试第二,任绍兴府推官校书郎。主政期间,南宋有过英勇抵抗。宋末行朝撤往广东(1276),在井澳十字门一带与元军大战,损失过半。战后,陈宜中去占城借兵,张世杰、陆秀夫则带领宋末行朝前往崖山。宋军在崖山海战覆灭。
...〔 ► 陈宜中的诗(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