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诗文 > 翻译及注释

《拜靖节墓》翻译及注释

明代罗洪先

久憎折腰事,再拜向高坟。
东晋非前日,南山还暮云。
将持斗酒酹,更以挽歌闻。
不饮缘何事,低回心已醺。

注释:bài jìng jié mù拜靖节墓

《拜靖节墓》是明代罗洪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久憎折腰事,再拜向高坟。
东晋非前日,南山还暮云。
将持斗酒酹,更以挽歌闻。
不饮缘何事,低回心已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位先人的敬仰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诗人折腰跪拜在高耸的坟墓前,表示对这位先人的深深敬意。他提到了东晋时代,指出这位先人已经不在人世,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南山的云依然笼罩着这个地方,象征着对逝者的思念和哀悼。诗人将拿着酒来祭奠,同时唱起挽歌,希望能够借此表达自己对逝者的感激和追思之情。然而,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了自己不愿意饮酒的心情,他心情低落,已经陶醉于回忆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诗人对坟墓的拜访和祭奠来表达他对逝去先人的敬意和思念之情。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第一句中的“久憎折腰事”表达了诗人对先人的尊敬和敬仰之情,他折腰跪拜表示对先人的虔诚。接着,诗人通过对东晋时代和南山云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先人的怀念之情。诗人将挽歌和斗酒结合在一起,以表达他对逝者的感激和追思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哀伤和沉思。最后一句中的“不饮缘何事,低回心已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和沉重,他已经沉浸在回忆之中,不愿意饮酒,体现了他对逝者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先人的敬意和思念之情。通过对先人墓地的拜访和祭奠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逝去时光和过去亲人的思念和留恋。诗词语言简练,形象生动,给人一种深深的哀思和沉思之感。

罗洪先简介

唐代·罗洪先的简介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 ► 罗洪先的诗(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