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七旬相近》翻译及注释
七旬相近,正好忘尘世。
世梦几时休,道德修、胜争薄利。
恩山爱海,火院镇烧身,闻身健,觅清凉,一任迷人毁。
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
达理妙通天,四相泯、无忧无喜。
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他年去,上青霄,始现无为异。
注释:mò shān xī蓦山溪
《蓦山溪·七旬相近》是元代刘处玄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七旬相近,正好忘尘世。
世梦几时休,道德修,胜争薄利。
恩山爱海,火院镇烧身,闻身健,觅清凉,一任迷人毁。
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
达理妙通天,四相泯,无忧无喜。
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他年去,上青霄,始现无为异。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纷扰的遗忘和对修身养性的追求。七旬指的是七十岁的年龄,意味着作者已近暮年,正好抛却尘世的纷扰。作者追问人生何时能摆脱世俗的梦幻,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相比于争夺微薄的利益,道德更胜一筹。他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喜爱山川海洋,但也意识到人生充满了诱惑和危险,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在消耗之中。他觅求宁静和清凉,但又任由迷人的事物毁掉自己。他闲散地观察着三教(佛、道、儒)的修行方法,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理解天地间的造化规律。他认为达到理想的境地可以通达天地之间的奥妙,四相(喜、怒、哀、乐)也会消失,心境无忧无喜。他以洞天高卧的姿态,自在地修炼真丹(指的是道家修炼的丹药,也象征着精神的提升),在未来的岁月中,他将飞升到青霄之上,达到无为无不为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和内心追求的境界。作者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表达了对道德修养和心灵境界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恩山、爱海、火院等,富有感染力。诗人把自然景物与人生境遇相结合,表达了对尘世的烦忧和对超脱的渴望。最后,他以洞天高卧、炼真丹的形象,预示了在未来的岁月中,他将达到无为无不为的境界。整首诗词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人生晚年追求内心自由与超越的思考和愿望。
刘处玄简介
唐代·刘处玄的简介

刘处玄,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随山派创派者,字通妙,号长生子,莱州(今山东省莱州市)武官庄人,生于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七月十二日。侍母至孝,夙愿修道,因母在不敢违,清静固守。金大定九年(1169年),其母去世后,遂拜王重阳为师入道,为全真道北七真之一。
...〔 ► 刘处玄的诗(2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