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翻译及注释
五月菰蒲八月秋,年年清酒酹江头。
伍胥忿怒三闾怨,争似鸱夷一钓舟。
注释:fàn lǐ范蠡
《范蠡》是宋代诗人柴望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五月的菰蒲,八月的秋天,
每年都在江头饮清酒。
伍胥愤怒,三闾深怨,
何如比拟鸱夷一人垂钓。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范蠡的形象和他在江头垂钓的情景。范蠡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臣,也是一个善于钓鱼的智者。诗中通过对五月的菰蒲和八月的秋天的描述,表现了范蠡在自然环境中静静垂钓的景象。诗人通过对伍胥的忿怒和三闾的怨恨的提及,暗示了范蠡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境界。最后,诗人用鸱夷(指范蠡)垂钓的形象来对比伍胥和三闾,强调了范蠡的独特智慧和超凡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出了范蠡的形象和他追求宁静自在的境地。通过描绘五月的菰蒲和八月的秋天,诗人营造了一种宁静、静谧的氛围,与范蠡垂钓的境界相呼应。伍胥和三闾的忿怒和怨恨,与范蠡超然物外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了范蠡的智慧和淡泊名利的品质。最后一句以鸱夷垂钓的形象作为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范蠡的独特性和他与众不同的智慧。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表达了对范蠡智慧和超凡境界的赞美,以及对宁静淡泊生活价值的思考。
柴望简介
唐代·柴望的简介
柴望(1212—1280)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人。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柴望的诗(2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