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诗文 > 翻译及注释

《竹》翻译及注释

唐代丁谓

自保猗猗绿,谁怜冉冉根。
紫花含凤实,绣箨抱龙孙。
扫月仙坛静,摇风雪雾昏。
彤竿思化杖,绀弃想开樽。

注释:zhú竹

《竹》是宋代诗人丁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子自己保持着青绿的颜色,谁会关心它那微弱的根。它结出紫色的花朵,像是含着凤凰果,它的叶子像是怀抱着小龙子。当夜晚来临,它静静地矗立在仙人的坛台上,被风雪和雾迷蒙了视线。红色的竹竿让我想起化缘僧人的拐杖,而蓝色的竹樽则让我想起被抛弃的酒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通过描绘竹子的形态和气质,表达了丁谓对竹子的赞美和沉思。竹子被描绘成绿色的、柔美的植物,它的根虽然微弱,但仍然能够自保。诗人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写,传达了竹子的坚韧和生命力。

诗中提到竹子开出紫色的花朵,象征着竹子的美丽和高贵。凤凰果是古代传说中的神果,寓意着竹子的珍贵和神奇。竹叶则被比喻为怀抱着小龙子,给人一种温暖和守护的感觉。

接着,诗人描述了夜晚时竹子的景象,竹子矗立在仙人的坛台上,静静地面对风雪和雾霾。这里的仙坛象征着纯净和神秘,竹子在其中显得庄严而安宁。这种对竹子的赞美和抒发也可以理解为对清高和纯洁之境的向往。

最后两句诗中的彤竿和绀弃,分别指红色和蓝色的竹子。彤竿让诗人想起了化缘僧人的拐杖,暗示着竹子与佛教和修行的联系。而绀弃则表达了被抛弃的酒坛的意象,隐含着对世俗欲望的抛弃和超越。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象的表达,展示了竹子的美丽、坚韧和纯洁,同时也蕴含了对于高尚境界和清净生活的向往。

丁谓简介

唐代·丁谓的简介

丁谓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丁氏先祖是河北人,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 ► 丁谓的诗(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