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诗文 > 翻译及注释

《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诗》翻译及注释

唐代皎然

七石配七贤,隐僧山上移。
石性殊磊落,君子又高奇。
跂禅服宜坏,坐客冠可隳。
夜倚月树影,昼倾风竹枝。
集质患追琢,表顽用磷缁。
佚火玉亦害,块然长在兹。

注释:líng chè shàng rén hé shān sì qī xián shí shī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诗

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诗

七石配七贤,隐僧山上移。
石性殊磊落,君子又高奇。
跂禅服宜坏,坐客冠可隳。
夜倚月树影,昼倾风竹枝。
集质患追琢,表顽用磷缁。
佚火玉亦害,块然长在兹。

中文译文:

灵澈上人移动了七块石头,以配合七位贤才。这些石头的品性独特,粗糙而又高雅。就像君子一样,独特而又奇特。站立或坐禅时,衣物容易破损,坐客帽子也会摔落。夜晚靠着月亮的树影,白天随风倾斜的竹子枝。石头原本具有高质量,被琢磨时变得锋利。似乎是被专门用作磨石的石灰所伤害,因此石头上出现了深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皎然写给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的赞美之作。灵澈上人移动了七块石头,使它们与七位贤才相配。作者用“石性殊磊落,君子又高奇”一句来形容这些石头。石头自然而粗糙,但却具有高雅之气,就像君子一样。作者还描述了坐禅时和坐客帽子的磨损,暗示着修行和追求高尚需要经历困难和牺牲。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夜晚和白天景色的喜爱,以及对琢磨和磨石工具的奇妙使用的赞赏。最后,作者提及石头上的深坑,可能暗示着无名的伟人或英雄所遭受的不公和磨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寓言的方式,形象地描绘了灵澈上人何山寺七贤石的特点和美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坚持修行和追求高尚的赞美和敬意。

皎然简介

唐代·皎然的简介

皎然

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 皎然的诗(58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