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诗文 > 翻译及注释

《晨自竹径至龙兴寺崇隐上人院》翻译及注释

唐代许浑

佛寺通南径,僧堂倚北坡。
藤阴迷晚竹,苔滑仰晴莎。
病忆春前别,闲宜雨后过。
石横闻水远,林缺见山多。
欲结三天社,初降十地魔。
毒龙来有窟,灵鹤去无窠。
客路随萍梗,乡园失薜萝。
禅心如可学,不藉鲁阳戈。

注释:chén zì zhú jìng zhì lóng xīng sì chóng yǐn shàng rén yuàn晨自竹径至龙兴寺崇隐上人院

《晨自竹径至龙兴寺崇隐上人院》的中文译文如下:

佛寺通南径,僧堂倚北坡。
藤阴迷晚竹,苔滑仰晴莎。
病忆春前别,闲宜雨后过。
石横闻水远,林缺见山多。
欲结三天社,初降十地魔。
毒龙来有窟,灵鹤去无窠。
客路随萍梗,乡园失薜萝。
禅心如可学,不藉鲁阳戈。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早晨从竹林小径走到龙兴寺崇隐上人院的情景。佛寺通南径,意味着佛寺通向南面,往佛寺的方向走过一条小径。僧堂倚北坡,意味着僧人的院落靠着北坡。

藤阴迷晚竹,苔滑仰晴莎,描述了葡萄藤的阴影弥漫在晚竹上,地上的青苔湿滑,向上仰望则是晴朗的莎草。

病忆春前别,闲宜雨后过,诗人回忆起春天离别时的情景,闲来时雨后拜访。

石横闻水远,林缺见山多,这两句表达了当作者走过一条曲折的小径时,听到了水流的声音,感觉水流很遥远。而林间缺口则显露出很多山峰。

欲结三天社,初降十地魔,诗人表达了自己有结交高人之心,但却要先面对十地魔的考验。

毒龙来有窟,灵鹤去无窠,表达了朝圣的路上会遇到危险,有的地方可能藏着毒龙,而灵鹤则没有定居的地方。

客路随萍梗,乡园失薜萝,诗人把自己比作漂流的浮萍,失去了乡园的薜萝。

禅心如可学,不藉鲁阳戈,表达出诗人对禅修之心的向往,不愿借用兵器鲁阳戈的暴力之道。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禅修境界的追求。同时,诗中还包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启迪。

许浑简介

唐代·许浑的简介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 许浑的诗(55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