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亭晚眺》翻译及注释
倚杖钩帘两水间,晴光飞影上雕栏。
帆催画鷁抟风去,雪吐铦锋作剑攒。
平野烟浮迷远目,晚溪潮涨失前滩。
骑鲸一往扶桑近,休问人间行路难。
注释:hé jiāng tíng wǎn tiào合江亭晚眺
《合江亭晚眺》是宋代诗人杨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倚在合江亭上,眺望江水之间的景色。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倚着杖,钩起帘子,夹在两道江水之间,阳光明媚,倒映在雕栏上。船帆被风催动,画着弧线,如鸿雁飞翔,远去。雪花像锋利的剑,飞溅而起,凝结成块。平原上的烟雾漂浮,迷住了我的目光,晚上的溪水涨满了原来的滩地。骑着鲸鱼只需一段旅程,就可以到达遥远的东方,不必问我在人间行路的艰辛。
这首诗以合江亭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那里的晚上眺望江景的情景。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人通过描绘江水、阳光、船帆和雪花等景物,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变幻之美。江水流淌,船帆飘动,阳光照耀,雪花飞舞,构成了一幅宏大而优美的画面。这些景物的描绘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然的美丽,更是为了突出人生的短暂和变幻无常。
诗中的合江亭与江水、船帆、雪花等景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合江亭作为一个静谧的存在,与外界的景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诗人倚着杖,眺望着远方,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行路的艰难。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渴望,骑鲸扶桑象征着远方和未知的世界,而"人间行路难"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困难和挣扎的感受。
整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诗人将人与自然相融合,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变幻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远方和未知的向往。这首诗既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和壮丽,又传达了人生的哲理和深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杨时简介
唐代·杨时的简介
(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 ► 杨时的诗(24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