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诗文 > 翻译及注释

《宣甫以栟榈茶刷见惠继之以诗依韵奉和》翻译及注释

宋代苏颂

装橐分馀具,茶筒使拂尘。
制时工匪易,得处赏尤频。
常与轮槽并,宜为焙匣珍。
斋中延客语,供办未应贫。

注释:xuān fǔ yǐ bīng lǘ chá shuā jiàn huì jì zhī yǐ shī yī yùn fèng hé宣甫以栟榈茶刷见惠继之以诗依韵奉和

《宣甫以栟榈茶刷见惠继之以诗依韵奉和》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宣甫以栟榈茶刷,
见惠继之以诗依韵奉和。
装橐分馀具,
茶筒使拂尘。
制时工匪易,
得处赏尤频。
常与轮槽并,
宜为焙匣珍。
斋中延客语,
供办未应贫。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苏颂与友人惠继之之间的交往场景。宣甫以栟榈茶刷作为礼物送给苏颂,苏颂则以和谐的韵律创作了一首诗作以作回赠。诗中描述了装满行囊的旅行者,用茶筒来拂去尘埃,制作精良的工具让人赏心悦目,常常与轮槽(指车轮)并排,仿佛是珍贵的焙匣(指烘烤茶叶的器具)。在斋戒时,邀请客人来共进斋饭,虽然供备还不够丰富,但仍然尽力招待。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精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诗中的装橐分馀具、茶筒使拂尘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装备的精良和细致,凸显了作者对工艺品的赞赏和珍视之情。同时,诗中的轮槽、焙匣等词语的运用,使得诗意更加富有意境和文化内涵。

诗中的斋中延客语,供办未应贫,表达了作者对待客人的热情好客之情,尽管供备不够丰盛,但仍然尽力款待,展现了作者的仁爱之心和胸怀。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琐事的关注与体悟,以及对友情和待客之道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手法,使得这首诗词呈现出一种淡泊宁静、安详自得的意境,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平和与舒适的情绪。

苏颂简介

唐代·苏颂的简介

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 ► 苏颂的诗(6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