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诗文 > 翻译及注释

《接伴北使至乐寿寄高阳安抚吴仲庶待制》翻译及注释

宋代苏颂

道路传闻北守贤,就中清尚是河间。
辕门卧鼓军无警,幕府赓歌笔不间。
只合论思居禁闼,岂宜留滞在边关。
宁容旧客升堂室,拟请新篇满箧还。

注释:jiē bàn běi shǐ zhì lè shòu jì gāo yáng ān fǔ wú zhòng shù dài zhì接伴北使至乐寿寄高阳安抚吴仲庶待制

《接伴北使至乐寿寄高阳安抚吴仲庶待制》是苏颂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词描述了作者苏颂接待北方使者并寄词给高阳安抚吴仲庶待制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道路传闻北守贤,
就中清尚是河间。
辕门卧鼓军无警,
幕府赓歌笔不间。
只合论思居禁闼,
岂宜留滞在边关。
宁容旧客升堂室,
拟请新篇满箧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颂对北方贤才的称赞和对高阳安抚吴仲庶待制的问候。诗中以清雅的笔触描绘了北方贤才的声名远扬,其中以河间的贤人最为卓越。诗人提到辕门卧鼓,意味着军队平静无忧,没有警报的声音,表明国家安宁稳定。而幕府中的歌声和笔墨交替,意味着政治和文化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诗人苏颂认为自己应当在宫廷内部讨论治国之策,而不适合滞留在边关。他认为他的位置是在禁闼之中,与国家重要事务相关。他希望高阳安抚吴仲庶待制能够容纳他这个旧友,让他在朝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苏颂表达了自己希望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的愿望,准备带去一篇篇新的文章,充满满满一箱的才思。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颂对国家政治和文化的关注,以及他对自己在朝廷中发挥作用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转的语言,诗人表达了对北方贤才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期望,同时也展示了他自己的志向和才华。整首诗词凭借着婉约的意境和情感的流露,体现了苏颂作为一位文人官员的风范。

苏颂简介

唐代·苏颂的简介

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 ► 苏颂的诗(6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