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杜华父》翻译及注释
乡里多遗老,朝延少用儒。
公初升国学,官止教生徒。
术道心独壮,尤时骨已胩。
遥知埋玉处,风雨暗山隅。
注释:wǎn dù huá fù挽杜华父
《挽杜华父》是宋代文学家陆文圭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杜华父
乡里多遗老,朝延少用儒。
公初升国学,官止教生徒。
术道心独壮,尤时骨已胩。
遥知埋玉处,风雨暗山隅。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挽歌中的杜华父的思念之情。诗人观察到家乡中老者的多有离世,而朝廷中对儒学的重视却日渐减少。然而,正当国家学府刚刚设立之际,杜华父的官职却终止了对学生的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认为杜华父的学术道路是孤独而壮丽的,尽管时光已经使他的身体逐渐衰弱。诗人远远地知道他埋葬在何处,风雨中他的坟墓隐匿在山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杜华父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对乡村老人离世和朝廷对儒学的冷落的对比,突显了杜华父在时代变迁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他初创国家学府,推崇术道,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尽管他的功绩已不再被重视,但他的精神和学问却在时光中闪耀。诗人以遥知的方式表达了对杜华父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展现了对先贤的崇高评价。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时代变革中的人物形象,折射出作者对传统价值和知识的珍视。同时,通过描写杜华父的境遇,诗人也暗示了自己作为文人的处境和心境。整首诗以哀思和赞美交织,表达了对杜华父及其时代的敬仰和追思之情,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忧思和对儒学精神的讴歌。
陆文圭简介
唐代·陆文圭的简介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 陆文圭的诗(6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