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道中》翻译及注释
蜿蜒西北来,土阜馀百里。
怪石从巉岩,势距三峰止。
大峰东南倾,中峰伏龙起。
绵绵亘不断,小峰平而峙。
名虽汉代立,山自开闢始。
我来春雨馀,峰色有如喜。
绿鬟光可鉴,栉沐初出水。
飘渺三仙人,婆娑一老子。
情知隔凡圣,颇亦达生死。
埋金何必问,采药聊复尔。
洞孔滴丹泉,手掬嗽吾齿。
注释:máo shān dào zhōng茅山道中
《茅山道中》是宋代陆文圭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述了茅山道中的景色和作者在此的感受,表达了对山水之美和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蜿蜒西北来,土阜馀百里。
曲折地延伸向西北,土山连绵延续百里。
怪石从巉岩,势距三峰止。
奇特的石头从陡峭的岩石上伸出,直到遇到三座山峰而停止。
大峰东南倾,中峰伏龙起。
最高的山峰向东南倾斜,中间的山峰像一条蜿蜒的龙躺卧。
绵绵亘不断,小峰平而峙。
山峰连绵不绝,没有间断,而小山峰则平坦而直立。
名虽汉代立,山自开闢始。
虽然山峰的名字是在汉代确定的,但这座山从自然界的形成开始就存在。
我来春雨馀,峰色有如喜。
我来到这里时,春雨刚刚停过,山峰的颜色显得欢喜如意。
绿鬟光可鉴,栉沐初出水。
山峰上的树木翠绿如发,光亮可鉴,如刚洗过头发初次出水。
飘渺三仙人,婆娑一老子。
空灵飘逸的仙人有如三位,优雅的老子独自婆娑起舞。
情知隔凡圣,颇亦达生死。
感悟到与尘世不同的超凡境界,也颇能理解生死的奥秘。
埋金何必问,采药聊复尔。
为何追求埋藏的财宝,不如随意采摘山中的草药。
洞孔滴丹泉,手掬嗽吾齿。
洞口滴落红色的泉水,用手掬起来漱洗我的牙齿。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茅山道中的山水景色,展现了作者对山川之美的赞美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通过山峰的形态和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山的历史和起源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类生死、超越尘世的思索。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以山的形态和景色来表达情感和境界的变化。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内心的净化。
陆文圭简介
唐代·陆文圭的简介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 陆文圭的诗(615篇) 〕